什么是股权私募基金?
对于“私募”,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类基金管理人在从事相应业务:
1、经证监会许可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2、券商系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
3、银行系(银行理财部)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 其中,第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主要依托于信托公司或基金公司设立,管理资金规模一般较小,多专注于一个或少数几个领域的投资机会。第二类是券商系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是依靠母公司券商的行业研究以及客户资源开展业务,与第一类的私募相比,在渠道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第三类则是由一些新设立的银行系子行专门负责管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公司,这类公司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在行业内还没有形成很强的影响力。
目前,国内比较正规的私募投资基金,一般都是通过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可以在基金业协会网站上查到相关信息。 投资者可以通过查看基金业协会网站上的信息来判断所投私募基金的真实性,以及机构是否合规经营。具体可以登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行业信息—从业机构——已备案私募机构,选择地区和时间进行查询。
另外,根据基金业协会的要求,所有注册成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都需要在协会登记备案。所以,大家也可以查询相关基金管理人的信息。 网址如下: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URL 当然,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上相关公司的官网进行查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官网可能会把基金业协会的备案结果公示作为自己宣传的卖点,需要仔细核对。 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直接向该机构的工商注册地址电询核实。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基金分类,按照国外的分类标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指专门投资于未上市企业普通股或者非公开发行普通股的私募基金,也可以理解成是针对机构等非公开市场投资者的股权性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国内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进行规范,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等现象。但是按照国外的经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无可比拟的推进作用。因此,可以预期,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将会逐渐明确,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规范将不断得到完善。目前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还处于萌芽状态。
根据投资领域,可以分为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新兴创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而是为了获取创业企业的高回报。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具有相当规模、并且已经过了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投资目的是为了取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通过企业整顿之后转手或者上市套现。
按照投资方式,可以分为“控股投资基金”、“兼并收购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企业投资基金”和“特别情形投资基金”。控股投资基金投资目的在于取得企业的控制权。兼并收购基金投资于具有已实现的可确认价值的资产或者盈利目标企业的并购市场,此类基金投资于较为成熟的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或者创业企业投资基金投资于高成长性的或者高科技的企业,此项目具有风险高度和脆弱性的特点。特别情形投资基金投资于不良资产、资产剥离、破产重组等特殊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