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倒闭的多吗?
2012年,杭州下沙开始大量企业倒闭潮,规模比较大的有60多家。 原因是当时以房地产、钢材、铝锭、铜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很多企业资金大部分或者全部被原材料抵押,贷款去买地或者扩大生产。当大宗商品暴跌的时候,这些企业的资金链立刻断裂,工厂停产,员工的工资也没了着落。 那时候刚刚大学毕业,在下沙创业,亲眼目睹那些大型厂区一片片拆除,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几年,经常去看望一个大学校友,他在下沙开工厂,因为资金问题,工厂越做越小,最终无奈破产清算。 同样是在下沙,有个朋友经营外贸公司,也是负债累累,最后只能离开杭州,去了厦门发展。 那个时候流行一句话,2012年是资本的寒冬。的确如此。 后来呢,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下索出现了网易、宝岛电商等独角兽企业,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曾经的制造业重镇下沙也开始转型,很多新的互联网企业崛起。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赶上浪潮翻身。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还是一步步走向衰败。 前几天又去了一趟下索,给我意外的是那里破败的景象并没有改变多少,厂房还是厂房,只是多了一些闲置,一些破产企业的招牌还挂在原地,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不幸和悲壮。
对于这个话题,马云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至少在概念上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而且也可以在一些宏观指标上得到比较好的印证。比如根据工商总局公布的信息,到去年底,我国存续企业数量是1728万户,同比增长11.5%,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倒闭的企业和新增的企业处在一种增长的态势。当然,这1.1万户不完全是民营企业,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国有企业。
不过,1.1万户也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平均分配到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似乎数字就不是很大了,再加上倒闭了还有新创,也就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而且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来看,也是一个创业创新非常活跃的阶段,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相信未来我们每天新增企业的数量还会有所增加。
但是换个角度看,为什么每天有那么多家企业在倒闭?是不是企业活得都不好,连生存都出现了问题?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是否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会不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甚至成为“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头上?其实,这种现象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等都有关系。同时,随着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应用,竞争越来越充分,也会出现优胜劣汰,这也是正常的经济现象。
另外,我国当前的创业环境还不完善,还存在市场准入门槛高、融资困难、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因素,创业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创造适合于创业创新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让新鲜血液源源不断的供应到经济这个“人体”的末梢神经,同时也让那些已经不能继续生存和有竞争力的企业能够有序、高效、平稳的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