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用地用了多少?
从数据上看,上海建设用地的供给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2018年上海全市完成建设占用耕地4.63万亩,新建厂房和仓库等建设用地7.69万亩,两项合计12.32万亩,同比减少15%。 2019年前三季度,上海通过土地收储和出让方式供应各类土地5.6万亩; 截至9月底,上海全市已落实储备土地9.8万亩。
然而,上海的“地”其实并不多,可建设的土地资源更加紧缺。 根据自然资源部提供的数据,到2018年底,上海市实有建设用地面积仅310.89平方公里(46.63万亩),比2017年底的313.49平方公里(47.03万亩)减少了2.6%,相当于北京建城区面积的1/3、天津建城区面积的1/4。 与人口和经济体量相匹配的可建设用地就更少了,到2018年底,上海市实际用于建设使用的只有188.84平方公里(28.33万亩),比上年同期少使用了0.6%。 这意味着,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已经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了。
除了土地资源紧张之外,上海作为一线城市,还面临着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的难题。根据《中国城市工业效率调查报告》,2014年至2017年间,上海工业用地效率相比其他一线城市偏低,工业产出密度不足北京的一半,广州的1/3,不到深圳的一半。 同时,上海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7成,高附加值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但高附加值的产业往往对土地的需求并不强烈,像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这些行业,1平方米的土地通常可以创造上万元的GDP,但却不一定需要那么多土地来承载。
虽然上海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但土地的供需矛盾并不会很快缓解。